当前位置:首页-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4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我与宪法”的故事
时间:2023-12-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在这里感悟宪法力量

——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是全国首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其中北山街馆区所在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的办公地;位于栖霞岭54号的栖霞岭馆区,以现行宪法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设有《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


自2016年12月4日建成开放以来,该馆已接待社会公众参观200万人次。多位人大代表走进陈列馆,透过一件件展品,感受宪法权威,获得履职力量。《检察日报·声音周刊》特邀请4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我与宪法”的故事。


展品一:代表证



用行动践行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洁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再次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街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体悟“五四宪法”的诞生及历史意义。展馆中,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复制件)引起我的特别注意,这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夕,当时的“中央选举委员会”签发给老一辈革命家张鼎丞的代表当选证书。在这次大会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通过,张鼎丞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之所以对这件展品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今年1月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拥有了一份珍贵的代表证,这是至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最早接触宪法是在读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虽然当时对宪法的认识懵懵懂懂,但宪法的崇高地位已在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后来长大,尤其我从事科技工作以来,对宪法地位、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但为我国科技发展进步、科技创新奖励、科技人才培养等确立了基本准则,而且将科学研究自由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宪法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在科学技术领域,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以宪法为根基,以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主干的专门法,形成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法律支柱,集中反映了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总体任务部署,为科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等作出制度安排,共同维护着从科技开发到科技造福社会的主体性活动,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科技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护。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代表证不能只佩戴在胸前,而是要把人民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代表人民尽心履职。作为一名能源行业工作者,我一直为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科技人才成长奔走呼吁。在履职中,我切实感受到法治在保护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法律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创新成果的保护,保障了科技创新人员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我所在的白马湖实验室是浙江省能源和双碳领域高能级研发平台,也是唯一国企领建的省级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我切实感受到,保护好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好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把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从书架上的论文,转化为货架上的产品、装备和工艺。这都需要法治的力量,只有实行更严格的科技创新保护制度,打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壁垒与实践堵点,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科技文化氛围,才能动员广大科技人才投入到创新之中。


9月和10月,我先后两次应邀到浙江省检察院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了解到浙江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接下来,我会持续关注检察工作,并与检察官携手共同为人民履好职,发挥好宪法赋予的职责。


展品二:宪法文献



履职的指引


全国人大代表

今飞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葛炳灶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母法,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既有“居庙堂之高”的宏大叙事,也是饱含温度的公民权利保障书。


我多次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展品内容非常熟悉,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文本,尤其是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出了详细规定。


现行宪法进一步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作出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一规定对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我来说,是履职指引,我要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我时常在思考,如何在宪法指引下更好履行代表职责。机会来了,11月23日,我有幸为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人大代表联络站”揭牌,并被邀请担任听证员参与一起案件的听证会。


案情并不复杂。19岁的李某因感情纠纷,盗窃了女友财物。检察院并没有简单地一诉了之,或是不诉带过,而是通过检察公开听证,让司法案件在阳光下运行,邀请我和另2位听证员、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办案民警等参加。


会上,承办检察官详细列举了案件事实和证据后,我与2位听证员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李某盗窃系临时起意,且有自首、退赔情节,犯罪情节轻微,建议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李某也表现出了懊悔与歉意,当场承诺痛改前非。


亲身参与案件办理,对我来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我看到了案件背后鲜活的人,更加理解了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表明检察机关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决心,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着力点,是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的双向奔赴。


今年,是我作为代表履职的第一年。我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校科技人才与制造业有效融合的建议》等9份建议。闭会期间,我投身慈善事业,参加千团联千村活动,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在金华本地多所学校设立奖学金,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认捐1000万元成立“今飞慈善基金”,专项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人大代表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代表履职的第一政治立场,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是宪法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要求,我要把自己在群众中的根扎得更深、更广。除了办企业,我曾在金华市金东区东关社区兼任三届党支部书记,倾听一线声音,主动为群众服务。而这次的“新身份”,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积极向检察机关反映群众的司法需求。


展品三:结婚证



婚姻缔结由“宪”守护


全国人大代表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工厂制造三车间主任

孟红娟


前不久,我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一张颁发于1956年1月的“奖状式”结婚证,引起我的注意。


1949年以前,我国的婚姻制度一直沿袭传统习俗,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施行。它的颁布改变了父母包办的传统婚姻制度,确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1954年,第一部宪法将“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写入其中,并保留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这体现出国家对妇女的特殊关爱,也是国家用法律手段保障妇女权益的有力之举。


我于1993年结婚时,结婚证早已换了新颜,由“奖状式”变成统一由民政部监制的“红本本”,易于保存和携带。


不知不觉中,我的婚姻已走过30个年头,我也在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度过了20余个春秋。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热爱的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我也了解到,社会上有一些女性不被关爱,更有甚者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我认为,依法保障妇女权益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每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在我负责的车间,一半以上员工是女性。她们是普通劳动者,同时也是妻子、母亲,很不容易。随着厂区内“全国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联络处”的设立运行,越来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女性同胞,时常来找我“谈心”,聊聊烦心事、揪心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希望尽力去帮助她们,排解她们的烦忧。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我也积极为完善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建言献策。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检察机关一直在用心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立足检察机关职能定位,不断加强对侵害妇女权益犯罪的惩治打击和对困难妇女的帮扶救助。该院今年与区妇女联合会会签《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妇女群体司法救助工作协调配合的实施意见》,构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帮扶、联合回访等机制,形成司法救助与多元帮扶工作合力。


此外,该院检察官还走进北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倾听代表意见建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收集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的问题线索。通过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越城区检察院与人大代表携手保障妇女权益。


小小结婚证的变化,见证着历史的进步,更彰显了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一纸结婚证,不仅是男女双方爱情的化身,更是合法婚姻关系的法律凭证。保护婚姻中的女性不受侵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今后,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宪法信仰,维护宪法权威,牢固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与宪法共成长。


展品四:选民证



培养孩子们成为合格公民


全国人大代表

民建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陈爱珠


2018年,我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培训中,我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里面陈列的一张选民证,让我倍感亲切。18岁那年,我有了选民证,首次履行了选举权。我知道这是宪法赋予成年公民的权利,从此对宪法有了更多的尊崇感。

1970年9月,我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联南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母干农活,长大后决心要靠双手和知识还“绿”于山,反哺家乡。这些年,我带领着乡亲们精准施策,让家乡的荒山绿起来,让竹子高起来,让笋子长出来,让腰包鼓起来。

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我对中国农村发展也有了更深的思考。经过调研,我认为,若想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掌握知识、多读书。因此,这就要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受教育权。

几年来,我陆续与10多名辍学孩子结对,帮助他们重新走进课堂,毕业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我忙里偷闲办起扫盲班,帮助全村妇女姐妹们脱盲识字,还办起提高班,主要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宣讲法律知识,包括预防家暴、保护未成年人等内容,还化解了一些邻里纠纷。

多年的履职生涯,我和“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成为宪法的默默敬仰者、坚定守护者。这些年,我不仅见证了家乡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宪法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看到了一个法治不断进步的中国。

作为一名扎根在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我特别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宪法特别强调,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根据宪法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都在不同层面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每年全国两会上我都为未成年人保护建言献策。今年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我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预防和干预体系的建议》,呼吁更多人关注青少年成长,共同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多次受邀参加平阳县检察院组织的各类活动,亲眼见证检察履职,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决心。今年上半年,平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某文身店存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问题。随后,该院在辖区内开展专项行动,摸排文身经营场所20余家。经调查核实后,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最终,存在问题的文身店均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检察官告诉我,他们将持续关注并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将文身的危害写入课件带进课堂,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远离文身伤害。我对检察机关积极履职的做法感到很欣慰。

我还了解到,在近日召开的平阳县“一老一小”保护工作推进会上,该院相关负责人报告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情况,并向相关行政机关公开宣告送达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与检察机关等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让他们拥有一张光荣的选民证,这是我履行宪法赋予人大代表职责的光荣使命。

(本文所示档案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所藏,其中代表证为复制件,原件藏于人民检察博物馆。)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