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学思践悟 || 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4-09-0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历史是文化的延续,文化是精神的汇聚。中国共产党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绵延赓续中,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情怀,积累了厚重的历史认知,创造了伟大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坚定的历史自信,谱写了党的历史的主轴主线对其价值的不懈实践、艰难推进中,浇灌出鲜艳的党史之花。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1年初,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党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历史的、客观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救亡图存的民族危难关头,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历史阶段,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历史既有灿烂辉煌,也有血雨腥风,未来更有无数未知风险。党的历史昭示着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个充满艰难困苦、危机四伏但又光明无限的过程。正因其艰难困苦,方知初心之未泯;正因其危机四伏,更显党性之纯洁;正因其光明无限,倍呈文化之先进。

历史是文化的延续。党的历史就是党的文化的绵延赓续,党的奋斗征程就是党的文化发展形成的丰厚、饱满的历史轨迹。

连绵不绝的历史,创造、传承着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又使历史饱含营养,得以绵延赓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特别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确立,为党的文化确立了根基和方向,回答了政党因何而来、走向何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就是创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糅交织在一起,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党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淀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彩的社会现实和生动鲜活的厚重历史。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史诗就是我们走过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文化。学史明理就是要明白党的历史、党的文化包含的真理、道理,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把握历史主动。我们要透过革命文化的鲜红底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理”、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之“理”、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理”。这是党的文化的情感色彩,是党的文化的价值旨归,是党的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化是精神的汇聚。党的文化就是党的精神谱系的融合汇聚,党的文化发展依靠的就是党的精神凝聚起的磅礴伟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靠的是革命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开展轰轰烈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是在百年征程中的各个时代精神推动之下实现的。不管遇到何种艰难险阻、迂回曲折,中国共产党人都不惧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坚定执着的坚守着那颗伟大的初心,依靠的就是各个时代精神汇聚形成的砥砺奋进的磅礴伟力。一个时代的精神推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谱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这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汇聚的精神力量推动之下,永葆奋斗激情,构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了连绵不绝的文化发展。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精神密码,就是历经磨难却始终坚不可摧的坚定信念。这种自信就是一种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非凡奋斗历程中践行的特定革命文化,构筑起内涵丰富的中国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学史增信就是要提振政治“精气神”,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增强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这是党的精神的理论归因,是党的精神的意识概括,是党的精神的动力之源。

精神是价值的弘扬。党的精神就是党的价值的传承弘扬和道德支撑,党的精神谱系就源于党所推崇和坚守的为民、无我的价值。

每一个时代精神的艰难形成及至汇聚成为昂扬向上的奋进力量,都是对这个时代所尊崇价值观念的弘扬。中华民族饱受磨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抗争不止,从来没有停下追逐伟大复兴梦想的脚步,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伟大民族心中闪耀的价值观念。事实上,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历程,也留下了不惧斗争、迎接挑战光辉形象,生动诠释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弘扬的价值理念。百年党史不仅是我党一心为民的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接受思想洗礼的精神汇聚史。党高举的精神旗帜,要求其必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坚定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廉洁修身,永葆为民本色。正是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念,才有了这样的“政德”,才得以凝聚形成这样的精神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价值追求,就是一心为民,就是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构筑起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的价值观、道德观体系,既是红色基因的一脉传承,也是崇高精神世界与坚定理想追求的价值统一。学史崇德就是要培树党员的人格魅力风范、赓续红色血脉基因,就是崇尚党在开天辟、革故鼎新百年党史中积淀的政德,就是仰慕先辈的高尚、升华自身的涵养,就是强化砥砺奋进的勇气。点亮道德心灯,弘扬党的价值理念,把党性修养、品德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是党的价值的正义体现,是党的价值的崇高所在,是党的价值的人性光辉。

价值是历史的内核。党的价值就是党拼搏、奋斗的历史主线,党对其价值的不懈实践、艰难推进浇灌出的正是鲜艳的党史之花。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所以,任何一项社会活动目的的实现,都需要人的热情参与、积极推动、真情奉献。人类活动的意义体现在人所追求的价值当中。中国共产党所尊崇、践行的价值观念,就是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步步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一步步不懈实践、艰难发展,是党对自己所尊崇的价值的执着追求,从而积淀成为党的历史的光辉价值。

文化的价值就是文化的力量,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其价值或者说其力量,就是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党的价值使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觉醒、文化的自觉、时代的选择。新的征程上,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就是学史力行。学史力行就是要求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仅要理念先进、业务娴熟、掌握政策精准,还要舍得扑下身子,勇于担责、乐于奉献、善于创新,赶考路上不懈怠。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工作业务水平,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和智慧经验。这是党的历史的发展必然,是党的历史的气节风骨,是党的历史的文化凝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从引领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把信仰信念当作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碎片化的错误认知,是高度的政党自信和清醒的历史自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领悟、精准把握,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干预、主动影响,有着明确的实践要求和清晰的路径指向。